動脈網對話清雷科技:創新毫米波睡眠和生命體征監測醫療級產品
2022年12月,呼吸、心跳、血氧等生命體征監測醫療器械突然走俏,進入到普通家庭,這可能在很多人的意料之外。在這背后,是大眾對自我健康的高度關注以及醫學科普帶來的健康管理意識的提升。
這也讓一家采用毫米波雷達技術對包括新冠患者在內的疾病群體進行低成本、高可靠性、高可及性生命體征監測的企業進入到我們的視野當中。
它就是清雷科技。
這家于2019年成立的公司,目前已經獲得了累計三輪、數千萬元的融資。能夠獲得融資,與清雷科技的硬核科技實力有關——清雷科技用于生命體征監測的技術,源于清華大學長達近20年的毫米波雷達技術鉆研成果。清雷科技在這項技術的基礎上開發的產品,因可針對睡眠監測、生命體征監測實現非接觸式、無感體驗而備受青睞。
這家公司創立的背后,離不開兩位核心關鍵人物,他們就是清雷科技的創始人兼CEO丁玉國和聯合創始人清華大學電子系李剛教授。
“科學家+企業家”的創業組合,將毫米波雷達技術用于醫療監測
2019年對丁玉國來說是一個新的起點。
隨著第一輪創業公司被并購的鎖定期結束,他開始了第二輪創業的征程——清雷科技也得以成立。
第一輪15年的創業經歷在他身上留下了很深的烙印?!暗谝惠唲摌I過程中有很多成果,也有很多挫折,這都為我的第二輪創業提供了寶貴經驗?!倍∮駠f道。
清雷科技創始人兼CEO丁玉國(左)
清雷科技聯合創始人、清華大學電子系李剛教授(右)
這次創業,他找到了清華大學電子系長聘教授、博導李剛教授(目前也是清雷科技的聯合創始人及首席科學家)。李剛教授有著超過20年智能雷達基礎研究及實際應用經驗,先后獲得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中國青年科技獎等。作為清華大學的本科同班同學,李剛教授和丁玉國共同決策成立了清雷科技,選擇將多年積累的雷達技術,運用到了醫療健康賽道。
在生命體征監測領域中,毫米波雷達技術的優勢顯而易見。一方面,與接觸式生命體征監測設備相比,毫米波雷達技術是非接觸式感知,不會影響用戶正常生活,適用于醫院、居家等多種場景;另一方面,相比智能攝像機等監測設備,毫米波雷達不會侵犯用戶隱私。
相對于其他從事毫米波雷達研發的公司,清雷科技的技術優勢也很明顯,它實現了對呼吸、心跳等極微弱信號的檢測、參數估計及模態識別,達到了為醫療診斷提供可靠依據的數據精準度。
為了更好地推進毫米波雷達技術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清雷科技組建了一支50余人的高效協作團隊。其中,負責核心算法、數據處理的團隊大部分是清華大學畢業的博士或出站的博士后;而負責醫療相關的團隊,則多是具備臨床醫療、醫療質量體系、醫療器械注冊經驗的人士。此外,清雷科技還加強和醫療專家團隊的深度合作,覆蓋了諸如睡眠科、呼吸科、腫瘤營養科等多個領域的學科帶頭人、行業專家等。
提升生命體征監測能力,適用醫療診斷、養老諸多領域
采訪中,丁玉國提到了清雷科技業務發展的核心關鍵點——“毫米波雷達設備采集的生命體征信號,在云端進行數據融合和AI分析,可將相關數據用于生命監測、疾病診斷、風險預測等方面。在產品的準確度、有效性和可及性方面,可做到細分領域的最優,填補了醫療健康行業的空白。”
2021年10月清雷科技“睡眠呼吸記錄儀”獲得了二類醫療器械注冊證。據丁玉國透露,這也是國內第一個將毫米波雷達技術用于醫療級生命體征監測的產品。臨床評價結論為“對照產品和實驗產品測量結果的相關系數r=0.9586,顯示對照產品和實驗產品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賦能醫療診斷
目前清雷科技的產品進入到了包括北醫三院、清華長庚醫院、阜外醫院、世紀壇醫院等諸多三級醫院中,合作科室覆蓋了呼吸科、睡眠中心、耳鼻喉科、心血管、腫瘤營養科室等。
中國抗癌協會副理事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胃腸外科主任、臨床營養科主任石漢平教授,正和清雷科技合作發起臨床研究項目,通過毫米波雷達對腫瘤患者開展睡眠生命體征監測。石教授指出,“毫米波雷達設備長期監測形成的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分析,這里面最大的價值就是預測能力。傳統的方法像檢查患者血常規等,是不可能持續不間斷進行的。通過雷達的睡眠監測,就可能分析患者治療過程中代謝高低、體能變化、睡眠質量變化,預警患者感染、并發癥、出血風險,預測患者的臨床結局,改進治療方案。”
目前,清雷科技正在開展第二個醫療器械臨床試驗和注冊工作。據悉,清雷科技通過與北醫三院、清華長庚醫院、中日友好醫院等醫療機構合作,采集患者的PSG睡眠多導儀數據和毫米波雷達數據,通過機器學習完成睡眠呼吸暫停的AI診斷系統。瞄準睡眠呼吸障礙診斷的AHI指數、呼吸事件分類、睡眠時長對比、睡眠分期等核心指標,清雷科技的毫米波雷達系統對標PSG睡眠多導儀設備在臨床數據上已經實現非劣效性能。
助力養老領域
在養老場景下,清雷科技合作對象包括泰康、碧桂園、福壽康、復星健康、天與養老等康養機構、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將毫米波雷達技術和產品用于養老領域,監測長者的生命體征狀況,實現緊急信息即時告警、潛在風險的提前預測,既可以提高運營服務的效率,又可以給長者更加安全的養老體驗。
在與佛山市善耆家園達成的合作中,清雷科技幫助善耆家園安裝了用于睡眠監測和跌倒檢測的毫米波雷達設備。在護工服務站,可以通過數據管理平臺實時反饋長者生命體征狀況,顯著減少了巡房頻次,有效避免了打擾長者夜間睡眠。而一旦出現生命異?;蛘呃先说沟惹闆r,平臺就會自動報警。這有效提升了管理服務團隊的工作效率,降低了運營風險。
陜西某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在部署了清雷科技毫米波雷達智慧養老系統后,雷達設備監測到一位長者夜間呼吸急促、心跳過速異常,該數據與系統多日監測形成的用戶生命體征數據畫像存在明顯偏離,系統分析其身體狀況存在潛在風險,及時將異常通過400電話自動通報給了護工。經過檢查發現長者夜間問題與罹患疾病有關,由于提早發現避免了緊急狀況的發生。
持續拓展新冠監測等場景應用,進一步提升設備可及性
新近一段時間,新冠肺炎危重癥患者數量激增。在未來一段時間,可能仍會存在醫療資源緊缺的情形。面向基層醫院、基層患者監測資源不足的局面,清雷科技基于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療方案(試行第十版)》中,將毫米波雷達監測系統用于新冠患者呼吸、心跳、血氧的持續監測,實現中癥、重癥臨床分型和患者風險預警。
當前,中國正在進入中度老齡化,2.6億老人中,有1.2億空巢老人;中國慢病人數已超3億,慢病致死比例88.5%;2.7億高血壓患者、1.7億糖尿病患者、1億腎病患者缺少夜間生命體征監測,對于這些慢病的長期監測和發展預測仍然是空白。慢病人群、空巢老人的長期居家監測,可以更好地發揮毫米波雷達設備的可及性、易用性。借助毫米波雷達物聯網監測設備,可以通過手機APP隨時了解被監測對象的生命體征數據,以便及時應對腦梗、卒中、心源性猝死等高風險事件。
對清雷科技來說,通過自身技術解決當前行業存在的痛點問題,并建立更高的專業勢能,是其孜孜不倦的追求。對于未來,其規劃也十分清晰——首先,是加大醫工交叉科研合作,進一步提升產品的臨床價值,服務更多的病種和患者;其次,是拓展C端市場,將產品推送到更多的家庭,實現更大范圍健康問題人群的覆蓋,形成國內外最大的睡眠生命體征物聯網平臺;再次,進一步開放自身平臺能力,將其云端疾病模型優化后提供給第三方,讓更多的合作伙伴參與進來,更好的服務不同的場景需求。
在完成累計三輪數千萬元融資后,清雷科技也計劃于2023年啟動新一輪融資,融資將主要用于精細化算法的研發、醫工結合交叉團隊人才的擴充、C端市場拓展等方面。
丁玉國自信地指出,“結合傳感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通過創新產品和服務去改變睡眠監測、生命體征監測,提高醫療診斷的效率,讓數字化幫助人們更好地完成健康管理,我們有信心清雷科技將在醫療健康大賽道上創造一個全新的未來?!?/p>
文章來源:動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