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ll LiveWIRE 40載賦能創業 聚小微力量助推鄉村振興
近日,殼牌公司全球旗艦社會投資項目Shell LiveWIRE迎來創立40周年。作為一家世界領先的能源和化工集團,殼牌多年來秉承對經濟、環境和社會負責的理念并不懈付諸實踐,Shell LiveWIRE便是其中之一。該項目每年支持全球范圍內的數千名創業者發揚創業精神,為其提供企業發展所需的技能提升指導,帶動當地就業并促進地方經濟的繁榮。經過40年的發展,Shell LiveWIRE的足跡已遍布全球20個國家。
在中國,隨著國家不斷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返鄉和入鄉創業成為實現產業興旺、推動鄉村生活富裕的高效“加速器”。在這一趨勢下,2019年,殼牌中國攜手綜合助農機構中和農信項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和農信)將Shell LiveWIRE項目帶到中國,專注面向農村小微初創企業主,開展幫扶行動。
三年來,Shell LiveWIRE小微企業管理高級研修班(以下簡稱Shell LiveWIRE研修班)已累計協助102名農村小微企業主通過培訓課程提升管理能力。接受培訓后,這些學員或毅然返鄉發展創新業態,或因地制宜把握特色資源優勢,將研修班中學習到的先進經管理念注入各自企業發展,譜寫增收入、帶就業、提經濟的鄉村振興新篇章。
Shell LiveWIRE研修班面授課程現場
“北漂”返鄉,筑就貧困縣致富希望
“一個人富不算富,全村富才算富。”這是來自河北省圍場滿族自治縣的孫金龍在Shell LiveWIRE課堂上說出的創業夢想,也正是這一夢想支持著他辭去“北漂”多年打拼出來的管理層工作,回到擁有“中國馬鈴薯之鄉”之稱的家鄉孤山村創辦起一家手工粉條食品廠。
Shell LiveWIRE學員孫金龍(右四)和食品廠員工
想要企業長期健康發展,除了一腔熱血,更需要有效的經營思路。孫金龍在Shell LiveWIRE研修班接觸到了企業戰略思維、營銷實戰、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等全方位的課程,這也是他第一次系統性學習如何管理、發展一家企業。
導師有針對性的講解指導為孫金龍打開了擴大經營規模的思路。在一年的時間里,他考察學習新技術、改進新設備,實現粉條產能翻番;調整產品定位、改善包裝設計,滿足更多客戶需求;開通電商平臺進行融媒體直播推廣,拓寬銷售渠道,這些都是Shell LiveWIRE課程帶給孫金龍的啟發。
“現在我是孤山村的村支書,有義務把制作手工粉條這門傳承百年的工藝繼承發揚光大,更有義務帶村民們致富。”隨著孫金龍的企業不斷擴大生產規模,村里已有40多位低收入群體和外出打工困難的老人得到了工作機會。這些生活在曾是國家級貧困縣的人們,不用走出山村也能擁有可觀收入,看到致富希望。
“黎妹子”帶動婦女就業,編織非遺傳承之夢
Shell LiveWIRE的學員來自天南海北,很多都是當地寶貴文化技藝傳承的踐行者。海南白沙黎族自治縣的張潮瑛,從小耳濡目染掌握了黎族織錦技藝,這也是被列入世界非物質遺產名錄的一門獨特手工藝。張潮瑛在家鄉成立合作社,專門從事黎錦的制作與文化傳播。網絡帶貨以及旅游區位優勢,讓飽含民族特色的非遺藝術品走進大眾視野。
Shell LiveWIRE學員張潮瑛直播推廣黎錦技藝
然而,疫情對旅游業的影響制約了合作社的發展。高成本的傳統手工技藝難以抗衡市場上的“低價格戰”,面臨發展難題的張潮瑛在Shell LiveWIRE研修班找到了解決思路。
“我(在研修班)遇到了和我一樣做非遺產業的朋友,從他們的經驗和老師的分析中,我對企業如何突破瓶頸有了新的理解。”張潮瑛迅速調整了經營思路,保留手工編織的高端工藝,同時銷售低價機織產品增加利潤。兩種模式并行,顯著提升了線上線下的訂單數量。
如今,張潮瑛的合作社已經為當地500多名織娘提供了就業機會,她開辦的免費黎錦技藝培訓,更讓超過4000位婦女從中受益,讓美麗的織錦藝術和黎族傳統文化傳承生生不息。
“袖珍大叔”煥發助殘促就業的大能量
坐落在甘肅省古浪縣的三珍殘疾人服務中心,如今已經成為當地很多殘疾人學習手藝、進入社會的一條“出路”。但其實中心創辦者王三珍,也曾因為身體殘疾找不到工作而陷入迷茫與自卑。
為了不做無用之人,也為了能幫助到更多的人,王三珍遵循自己內心深處的創業想法,開設了電商平臺和殘疾人服務中心。但在創業之路上,僅憑經驗摸索難免遇到坎坷。王三珍表示:“我初中就因為身體原因不能去上學了,知識有限,遇到很多問題都不知道怎么解決。我知道我應該去學習管理企業,但是之前一直沒有這個機會。”
參加Shell LiveWIRE研修班,王三珍有機會接觸到系統的企業管理課程,對于企業發展思路和戰略布局有了新的認知,“Shell LiveWIRE課程解決了我很多疑惑,也給了我很多啟發,還能交到很多朋友。”有了專業知識的加持,王三珍對企業未來的經營充滿信心,也有了更大動力帶動當地殘疾人自食其力。
Shell LiveWIRE學員王三珍(右三)和員工
迄今,王三珍的電商平臺已經幫助40多位殘疾人解決就業問題。而他的殘疾人服務中心則通過手工藝培訓和網絡直播銷售,為殘疾群體打通獨立謀生、重新參與社會生活的自強之路。
順應鄉村振興大潮,Shell LiveWIRE緊密貼合實際,以先進的企業管理經驗和豐富的學習資源激活了眾多農村小微企業家的創業夢想,并進一步輻射當地,點亮更多人的就業希望。正如殼牌中國社會投資經理王江紅所說:“作為殼能公益的重要支柱項目,Shell LiveWIRE項目進入中國三年來,幫助越來越多的學員扎根農村廣闊天地,結出穩固增收、惠及一方的創業碩果。在未來,我們將繼續提供有針對性的課程和服務,更好、更廣泛地賦能鄉村小微企業主,助力鄉村振興,不斷落實殼牌‘賦能進步’戰略中‘賦能民生’這一重要目標。”
關于殼牌“賦能進步”戰略
殼牌在2021年公布了其新的“賦能進步”全球戰略:創造股東價值、實現凈零排放、賦能生活和尊重自然。殼牌“賦能進步”戰略支持《巴黎協定》關于氣候變化最雄心勃勃的目標,即將全球氣溫上升限制在1.5攝氏度以內。針對如何實現到2050年成為凈零排放能源企業的目標,殼牌提出了詳細的規劃。在面向客戶相關業務增長的推動下,殼牌將加速轉型為凈零排放的能源產品和服務提供商。更多關于“賦能進步”戰略的內容請訪問:殼牌通過以客戶為先的戰略加速實現凈零排放業務轉型|殼牌中國(shell.com.cn)
媒體問詢
殼牌中國新聞中心:SCHINA-Spokesperson@shell.com
免責聲明
殼牌有限公司直接和間接投資的公司為獨立的實體。在本新聞稿中,為了方便起見,有時使用“殼牌”、“殼牌集團”、及“集團”等詞,它們一般是指殼牌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同樣,“我們”、“我們的”一般也用于指代殼牌及其子公司或者為公司工作的人。這些措辭也用于簡單區別某家特定公司。本新聞稿中所用的“子公司”、“殼牌子公司”和“殼牌公司”是指殼牌直接或間接控制的實體。殼牌擁有聯合控制權的實體和非法人業務一般分別稱為“合資公司”和“聯合運營業務”。“合資企業”和“聯合運營業務”統稱為“聯合安排”。殼牌擁有重大影響力但既無控制權也無聯合控制權的實體稱之為“關聯公司”。為了方便起見,“殼牌股權”用于表示殼牌在一家實體或非法人聯合組織中持有的、除開所有第三方股權之后的直接和/或間接所有者權益。
前瞻性陳述
本新聞稿包含關于殼牌有限公司的財務狀況、運營結果和各項業務的前瞻性陳述(其含義見美國1995年證券訴訟改革法案規定)。除歷史事實之外,所有其他陳述均是或可能被視為前瞻性陳述。前瞻性陳述是指,基于管理層的當前預期和假定,而做出的關于未來預期的陳述,其中包含已知和未知風險及不確定因素,可能導致實際結果、業績或事件與前瞻性陳述中明示或默示的情況大相徑庭。前瞻性陳述包括但不限于,有關殼牌有限公司可能面臨的市場風險的陳述以及表達管理層的預期、信心、估計、預測、計劃和假設的陳述。這些前瞻性陳述是指使用諸如“預期”、“相信”、“可能”、“估計”、“希望”、“打算”、“可以”、“計劃”、“目標”、“展望”、“也許”、“預計”、“將”、“試圖”、“目的”、“風險”、“應當”以及類似詞語或表述的陳述。殼牌有限公司未來的運營可能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使得其運營結果與本新聞稿中的前瞻性陳述差別迥異。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a)原油和天然氣的價格波動;(b)殼牌集團產品的需求變化;(c)貨幣匯率波動;(d)鉆探和生產結果;(e)儲量估計;(f)市場損失和行業競爭;(g)環境風險和自然風險;(h)查明合適的潛在收購財產和目標以及成功談判并完成交易的相關風險;(i)在發展中國家和受到國際制裁的國家從事業務的風險;(j)立法、財政和法規方面的發展,包括應對氣候變化的法規性措施;(k)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經濟金融市場條件;(l)政治風險、項目延期或提前、審批和成本估算;(m)傳染病所造成影響的相關風險,例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爆發;以及(n)貿易條件變化。本聲明不保證未來的股息支付將匹配或超過以前的股息支付。本聲明中包含或提及的警示陳述明確限制了本新聞稿所包括的全部前瞻性陳述。讀者不應不適當地依賴于前瞻性陳述。關于其他可能影響未來業績的因素,請參見殼牌 20-F(截止到 2020年12月31日,可登錄www.shell.com/investor上打開 或www.sec.gov下載),讀者就此同樣應給予考慮。所有前瞻性陳述僅應截至本新聞稿發布之日(2022年12月16日)有效。殼牌有限公司及旗下任何子公司均無義務公開更新或修改任何前瞻性陳述以反映新信息、未來事件或其他信息。由于上述風險,結果可能嚴重偏離本新聞稿的前瞻性陳述中明示、默示或隱含的情況。
殼牌的“凈碳足跡”
此外,在新聞稿中,我們可能會提到殼牌的“凈碳足跡”或“凈碳強度”,其中包括殼牌在生產能源產品的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我們的供應商在為此生產提供能源的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以及我們的客戶在使用我們銷售的能源產品的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殼牌僅負責控制自身產生的碳排放。使用殼牌的“凈碳足跡”或“凈碳強度”等詞僅為方便起見,并不意味著這些排放是殼牌或其子公司產生的碳排放。
殼牌的“凈零排放”目標
殼牌的運營計劃、前景展望和預算基于對未來十年的預測,并于每年更新。它們反映了當前的經濟環境,以及我們可以合理預期的未來十年的狀況。因此,它們反映了我們在未來十年的范疇1、范疇2和“凈碳足跡”目標。然而,殼牌的運營計劃無法反映我們2050年凈零排放目標和2035年“凈碳足跡”目標,因為這些目標目前超出了我們的規劃期。未來,隨著社會逐步向凈零排放目標邁進,我們預計,殼牌的運營計劃將反映這一趨勢。然而,如果社會在2050年未能實現凈零排放,現在看來殼牌可能無法實現這一目標的風險將非常大。
前瞻性非公認會計原則指標
本新聞稿可能包含某些前瞻性非公認會計原則指標,如[現金資本支出]和[撤資]。這些前瞻性非公認會計原則指標無法調整成最具可比性的公認會計原則財務指標,因為調整所需的某些信息取決于殼牌無法控制的未來事件,例如石油以及天然氣價格、利率和匯率。此外,若要估計出符合公司會計政策、且達到必要的精準度的公認會計原則指標,是極其困難的且需要投入過度努力。未來期間的非公認會計原則指標無法調整成為最具可比性的公認會計原則財務指標,其計算邏輯與殼牌有限公司財務報表中采用的會計政策保持一致。
本新聞稿中提及的網站內容不構成本公告的一部分。
在本新聞稿中,我們可能使用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準則嚴格禁止在向SEC提交的文件中使用的詞語。敦促投資者仔細考慮我們在表20-F、文件編號 1-32575(可登錄SEC網站www.sec.gov下載)中披露的信息。